首頁|新聞中心|電視點播|專題專欄|視聽|長三角 設為首頁|收藏本站
東流山下別樣紅
來源:《宣城歷史文化研究》微信版 作者: 發表時間:08-04 11:08

翟大雷

微信版第1375期

親愛的讀者,您一定了解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吧?當年血戰廝殺的主戰場 ——東流山,就屹立在茂林鎮境內。

今天呈現在您面前的,就是東流山下那一片田園人家 —— 高湖村。

這是坐落在青弋江中游右側支流濂溪河畔的一片古村落。

這是一方浸透烈士鮮血的熱土。

這是一顆鑲嵌在茂林鎮人文寶庫中的璀璨紅寶石。

編鐘溯西周 境內文脈長

“高湖”為上村“高坦”和下村“下湖田”的合稱,因地形得名。

上村“高坦”,村后有一片高而平坦的地形。

下村“下湖田”,村邊有一山丘,形似鵝鴨,傳說古時地理先生來此打眼一望,說是孵鴨形,主豐收,好場子。山腳田疇平曠如湖,遠觀恰似鵝鴨下湖。

該村歷史悠久,境內文脈源遠流長。

1978 年,高坦出土五只扁圓形句鑃,四只陳列于省博,一只珍藏于本邑。藏品口緣縱徑 9.7 厘米,橫徑 16.6 厘米,厚 0.6 厘米。有扁形柄,長 10 厘米,正、背面各有 12 凸點,橫三縱四排列,外表有浮雕。經鑒定屬西周中期青銅制品。

清代該村隸屬冠蓋鄉茂林都。

1952 年取高坦村與下湖田村各一字,設高湖鄉,隸屬茂林區。此后遂有“高湖”地名。

建國初期至二十一世紀初,上、下兩村時有分合,其隸屬關系幾經更迭沿革,先后隸屬二區(茂林區)南容鄉,茂林區(第二區)高湖鄉,茂林區新湖鄉,茂林區南容鄉,茂林公社,茂林區南容公社,南容公社,茂林區南容鄉,南容鄉。

2001 年全縣鄉鎮區劃調整后,上、下兩村合并為高湖村,隸屬茂林鎮,駐地上左家。

高湖村位于茂林鎮東南方。東與濂長村交界;南與南容村隔河相望;西與奎峰村為鄰,北與長征村接壤。面積 9.6 平方公里,共有 15 個村民組,1400 余人,水田2671畝,山場8800多畝。按人口數量,村民以徐、張、吳、李、汪、王諸姓為主。

綠水村邊過  青山郭外斜

高湖村地面,上村成串,下村成朵?!巴恋仄綍?,屋舍儼然,有良田美池桑田之屬。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?!碧以慈思?,讓人流連忘返。

“綠水村邊過,青山郭外斜”,既是地理環境特征,又是歷史人文載體。

源于涇旌界山千米濂嶺的濂溪,出濂長村,流經高湖蜿蜒北去,注入青弋江。這是高湖兒女的母親河。它滋潤了河畔田園,哺育出岸邊文化。

村邊尼姑庵和土地廟香火很是旺盛。傳說外鄉學子為求取功名來此廟求簽測運,后果然榮登龍虎榜首。狀元公備足祀品,前來燒香還愿。遂留下“狀元嶺”地名。

高湖有個叫“旭官人”的村子,共有三十來戶人家,因明代著名學官徐旭遷居該地而得名。

徐旭,字啟東,號樸軒。曾在本縣“蘭麓書院”授課,高徒滿座。他先后出任隆慶州學正、德州學正和錢塘縣訓導,歷時 20 年,清正廉潔,有口皆碑。晚年遷居高湖,德高望重,享譽鄉里。他教子有方,其子徐冠官至四品。

高湖村歷史悠久,古風盎然。民間大型紀念活動“汪公會”遠近聞名。為紀念唐代越國公汪華,高坦汪姓聯合本鎮濂長村長坑、潭倉里汪姓,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隆重出會。人們推著 3 輛神輿,上載汪華等 3 尊塑像,由“唐封越國公汪公大帝”虎頭牌開路,后面六角香亭一座,32 副錫制鑾駕,16 頂黃龍傘,3 面帥旗,16 面繡圖彩旗,還有香盤、花筒、簽筒、璽印、令箭、令旗、萬歲旗等一應儀仗依次跟進。族人將神像從汪公廟迎至汪氏宗祠供奉。頂禮膜拜,祭祀如儀。歷時 3 天,規??涨?。轟動周邊鄉村,引來觀眾如潮。

村后那座巍峨高山(海拔835 米)為高湖、長征兩村界山,因唐代逸士東流府君隱此而得名東流山。該山震驚中外,當然更在于現代歷史上曾經的紅色與壯烈。

1934 年 12 月,方志敏尋淮洲率中國工農紅軍抗日先遣隊北上,從太平譚家橋越濂嶺,出濂坑,經高坦,到達茂林。沿途用杉樹皮、老漆、紅土等熬成涂料,在高坦人家墻壁上,留下浩氣千古的抗日標語。這是紅軍第一次在東流山下開展紅色宣傳,播撒革命信念。

1938 年,新四軍軍部移駐云嶺,民運工作隊開進高湖。貼標語,唱大戲,開會演講,走村入戶,組織農會,建立民兵??谷招麄魅缁鹑巛?,鐵軍形象深入人心。

可是,誰曾想,“民國二十九年臘月,東流山開火,七天七夜?!保ó數亻L者語)于是,東流山與新四軍連在一起載入史冊。

1941 年 1 月 6 日(農歷臘月初九,是日小寒),前哨戰在高坦村口打響!清晨,新四軍二縱隊老三團三營派出一個排在高坦附近警戒,突然與國民黨 40 師 120團搜索隊接火,悲壯而慘烈的皖南事變發生了!

激戰地東流山、戰地醫院“汪氏宗祠”、最后一次團以上干部會議會址“徐氏宗祠”(不存),都坐落于高坦!“九女引爆”“七女跳崖”的凄美壯烈,就定格在東流山血色晚霞里。

毅魄歸來日  靈旗空際看

事變后,白色恐怖籠罩著茂林地區,籠罩著高湖一帶。但高湖人民同所有老區人民一樣,堅強不屈,沒有被國民黨囂張氣焰所嚇倒。他們掩埋了戰士遺體,清理了戰場,擦干了眼淚,挺起了脊梁,跟著地下黨,跟著劉奎、洪林,跟著皖南新四軍游擊隊,同國民黨進行殊死搏斗。天開日出,終于迎來了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。

他們中有不少人參加革命隊伍,浴血奮戰,參加抗日游擊戰爭、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,有的甚至獻出年輕生命:徐志凱、徐志芳、汪時炎、張云海、 徐天壽、徐天春……縣志上《英名錄》中這一個個名字,就是高湖人民心中一座座巍峨豐碑!

“毅魄歸來日,靈旗空際看?!币苍S是天人相通,也許是地磁效應。據當地老人說,幾十年過去了,有好多次,雷雨天,漆黑夜,山上還會飄來噼里啪啦槍炮聲或新四軍女兵的歌聲。更具神秘色彩的是,有人家半夜還聽到敲門聲:“老鄉,開門!”

70 年過去了,這里早已小樓林立,換了人間。但那一間間布滿彈孔的破舊民宅,人們還不忍拆去;那一堵堵浸透鮮血的殘垣斷壁,人們還不愿推倒。東流山上戰壕工事和槍管彈殼依稀可尋。

裝點此關山  今朝更好看

“當年鏖戰急,彈洞前村壁。裝點此關山,今朝更好看?!?/p>

建國后,在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下,為早日實現烈士遺愿,為建設自己美好家園,高湖人民意氣風發,架橋開路綠化荒山。從上村到下村,先后架設五座鋼筋混凝土大橋。阡陌縱橫四通八達,土膏滋潤莊稼豐收。農家小樓鱗次櫛比,人居環境日益改善。

村里先后建起糧站車站水電站,油榨碾坊糕餅坊,磚窯廠、竹器廠、綜合廠、宣紙廠,代銷店、理發店、豆腐店、鐵匠店。生產經營、加工服務,發展經濟,方便生活。

二十世紀 60至 80 年代,高坦(村)成立黃梅戲小劇團。生旦凈丑老中青,吹拉彈唱文武場。道具行頭,一應俱全。連本大戲,折子小曲。自編節目,改革創新。農閑時節,巡演于縣城周邊,活躍在鄉村舞臺。弘揚民族傳統,宣傳國家政策;豐富文化生活,提高村民素質。做出重要貢獻,留下文藝佳話。

當年坐落于高湖村的“南容知青五七農場”,記載了十年歲月,見證了一代滄桑,折射了一段歷史,也延伸了一方人脈。

在皖南事變中被辟為新四軍戰地醫院的“汪氏宗祠”已得到保護性大修。

政通人和,風稔年豐。生活富裕起來的高湖人尊師重教,加大教育投資,悉心培養人才。1979 年恢復中、高考制度以來,高中生、中專生、大專生、本科生、研究生一如雨后春筍。

美好鄉村創建以來,在市縣鎮各級領導關懷和指導下,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思路為導向,以建設“生產發展、生活寬裕、鄉風文明、村容整潔、管理民主”的新農村為目標,高坦中心村嚴格按照規劃方案的要求組織實施,投入資金300萬,建設1800平米的健身文化廣場。2020年新建紅色主題教育廣場,主題墻上繪有鮮紅的黨旗和主題詞——“傳承紅色記憶,弘揚鐵軍精神”,周邊是紅色故事彩繪。購置體育器材10套,完成濂溪河小流域治理600米,對通衢主橋“幸福橋”進行加固改造,實行道路硬化16100米,石板路維修1100米,拆除違章建筑16戶,安裝路燈55盞,村莊綠化5000平米,粉刷墻面20000平米,新建休憩觀光涼亭,。通過開展美好鄉村建設,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飲用水工程,民飲自來水和道路硬化村域全覆蓋。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,村莊面貌煥然一新。

有詩為證:郁郁蔥蔥東流山,綠色銀行年年豐。濂溪河畔高湖村,農家待客足雞豚。紅色旅游前景好,美化生活慰忠魂。

先輩地下若有知,含笑九泉佑子孫。

(作者系涇縣茂林中學退休教師,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)

【責任編輯:zhanglingyan】

用戶評論

已有0人評論
   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
   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
    农村中国幻女4一6特级毛片|欧美A级V片高潮喷水|国产A∨国片精品青草视频|欧美三级2019零一轩手机站|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20..